新能源汽车用紧固件:轻量化、耐腐蚀与高强度的三重挑战

一、新能源汽车紧固件的特殊应用工况

与传统燃油车相比,新能源汽车在结构与系统布局上呈现高度集成化、轻量化和高电压趋势,这也对紧固件提出了新挑战:

二、技术瓶颈与突破方向

1. 材料创新:兼顾强度与耐腐蚀性

目前,新能源汽车紧固件常采用高强度不锈钢(如304L、316L)耐腐蚀合金钢(如10B21 + DACROMET处理),同时探索铝合金与钛合金等轻质金属替代钢材。

钛合金(Ti-6Al-4V)因其密度低(4.5g/cm³)比强度高抗氢脆性能优异,逐渐被用于电池模组和车身结构的关键连接点。但其成本与加工难度依然是产业化障碍。

2. 表面处理技术升级

电化学腐蚀是新能源汽车紧固件面临的主要失效风险,传统电镀锌容易产生氢脆和环境污染,正在逐步被以下技术替代:

3. 结构设计与防松动技术创新

新能源汽车电机、变速箱、电控系统中的紧固件需具备强防松设计能力。技术趋势包括:

扭矩型锁紧螺母.jpg

 预涂胶螺栓.jpg

三、装配工艺数字化与智能检测

随着新能源汽车整车装配工艺趋于自动化,紧固件的**扭矩-角度控制系统(TAC)**成为主流,能够对每个螺栓的夹紧过程进行闭环控制,确保预紧力的一致性。

先进企业引入数字化拧紧系统(如Atlas Copco Smart Tools),具备如下特点:

此外,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(DR)3D视觉自动检测系统也逐步应用于整车螺栓装配完成后的无损质检中,大幅提高检测效率与可靠性。

数字化拧紧系统.jpg

四、产业趋势与发展前瞻

在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政策引导下,新能源汽车紧固件正朝着“轻质高强 + 耐腐蚀 + 数字化”的方向演进。未来行业发展重点包括:


备案号:浙ICP备19029330号-1